实验室动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与应用论坛 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28        浏览次数:11

作为7月26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标志性活动,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主办、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的“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与应用论坛”当天下午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论坛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与应用探索,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级学会理事长、顶尖学术期刊主编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其中包括20余位国内外院士和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核心技术、前沿趋势、应用场景及社会影响,以期推动技术创新与跨领域融合,共同塑造智能无人化的未来产业生态。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教委主任周亚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教授、潘云鹤教授、高文教授、赵沁平教授、桂卫华教授、陈纯教授、钱锋教授、邓宗全教授、陈杰教授、张平教授、杨树兴教授、蓝羽石教授、刘宏教授、于海斌教授、童小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教授、郭雷教授;以及黄捷教授、石碰教授、宋永端教授、陈本美教授、谢立华教授、孙立宁教授、刘云辉教授、金耀初教授、高会军教授、方守恩教授、黄铁军教授、吴立刚教授等出席论坛。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顾祥林教授主持论坛。

周亚明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学术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加速在行业领域的应用示范,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的标准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鼓励并发挥好国家级科研平台的作用,围绕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主旨报告环节,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算力网计划与鹏城·脑海大模型》的报告,表示云脑生态和脑海大模型与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是双向互惠互利的关系,算力和大模型训练以及边端云协同的体制机制,能更好地促进无人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香港中文大学陈本美教授作了题为《具身智能无人机系统与大模型辅助的数字孪生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在无人机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前期背景,并畅想下一步面向超低空应用的具身智能无人系统以及大语言模型辅助的数字孪生技术的未来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邓宗全教授作了题为《宇航空间机构及其智能操控技术》的报告,就临近空间变形飞行器、环地空间折展机构、月球探测机器人、火星探测机器人、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交流,并展望了无人系统在航天强国建设中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刘云辉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驱动手术机器人》的报告,表示将人工智能尤其是自主无人化的相关技术运用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上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后,有望在不久的未来,能打造出全新的AI驱动的手术机器人。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基础理论与技术突破、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场景落地与社会融合,两大话题开展交流。研讨内容涉及通用无人系统与专用无人系统、群体博弈演化中的合作与竞争、无人系统的高度自主与潜在风险、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与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算力及能耗等诸多领域。

陈杰教授在总结时表示,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研究与技术应用将进一步为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产业落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其发展将显著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链条创新。本届论坛的顺利举办为大会提供了一个学术研讨与技术应用交流的饕餮盛宴,也为海内外顶尖学者提供给了思想碰撞的互动交流平台。